纽约时报:中印如何走到流血冲突这一步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仅代表原作者及原出处观点,仅供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新德里——自5月初以来,印度和中国军队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在偏远的喀喇昆仑群山之中酝酿,这些山脉将印度北部的拉达克地区与阿克赛钦的盐碱沙漠分隔,印度宣称对后者拥有主权,但那里由中国控制,毗邻新疆。

这是一片令人生畏的荒凉地带,有寒冷的沙漠、白雪皑皑的山峰、稀疏的植被和海拔14000英尺高原的低温。上周一晚间,在一场残酷的肉搏战中,中国士兵用木棍和狼牙棒打死了至少20名印度士兵,这是数十年来中印边境争端最严重的升级。

英国殖民政府给印度留下的印中边境线,既没有在地图上标明,也没有在地面上划定。1950年中国入侵西藏后,这两个亚洲大国寻求将此边界正式化,领土争端随之出现。中印边境争端涉及拉达克与阿克赛钦约1.35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还有印度东北部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约3.5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中国称之为藏南。

1962年,边境争端演变为一场战争。中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在停火后撤退到战前的大致位置。这条事实上的边界被称为“实际控制线”(LAC),由双方军队巡逻。尽管达成了旨在减少战斗风险的五项协议,但多年来,这里仍然偶尔发生非武装冲突。

中国在实控线一侧修建了路网,但中国军方一直反对印度对其边境基础设施进行缓慢而持续的改进。

印度一个非常关键的项目就是在拉达克修建达布克-什约克-斗拉特别奥里地公路,穿越海拔高达16000英尺的危险山脊。这条公路基本与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的争议边界平行,一直延伸到斗拉特别奥里地,那里是印度的军事基地和空军着陆点,距离将拉达克和新疆分隔开的喀喇昆仑山口约12英里。

印度花了19年时间建成这条路,其中包括37座建在积雪覆盖的河流上的桥梁,这让印度能以更快的速度将军队开进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山口。去年10月21日,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参加了为这条公路上的一座主要桥梁举行的大型落成典礼,该桥在夏季冰雪融化、河水暴涨的时候也能照常通车。

中国认为这条路减少了两国之间的力量不对称,并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就在那之前两个半月,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提出打造“新印度”的一项强硬民族主义政治举措,也引起了北京的注意。8月5日,莫迪政府单方面废除了北部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由宪法保障的半自治地位,那里是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争议地区。

莫迪还将该邦划分为由联邦管辖的两个地区: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以及拉达克地区。印度内政部长、莫迪的心腹阿米特·沙阿(Amit Shah)在议会上坚称,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和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都属于印度。

北京对此表示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称莫迪的举动损害了中方领土主权,并警告称,“这一做法不可接受,也不会产生任何效力。”

新德里不予理会。11月印度政府制图部门印度测量局(Survey of India)发布了拉达克、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新地图。该新官方地图通过将其绘制在拉达克边界内,延续了过去印度曾宣称的对阿克赛钦的领土所有权。

在拉达克地区有争议的印中边界周围的高海拔地区,严酷的冬天一直持续到4月甚至5月。在此期间,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但是北京没有忘记也没有原谅。

在5月至6月之间,中国军队占领了约40平方英里的印度领土,其中包括一个被称为加尔万河谷的地区。加尔万河谷高耸的山脊俯瞰着通向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山口的战略要道:达布克-什约克-斗拉特别奥里地路。夺取加尔万河谷使中国军队能够观察道路,并在必要时使用炮火破坏其作用,从而使这项重要的战略资产无用武之地。

印度对此抗议。6月6日,印度和中国军官开始谈判以缓解危机。中国人同意撤离一些哨岗。6月15日晚上,印度军队进行了巡逻,以核实中方是否已从实际控制线印度一侧的阵地撤离。

根据印度官员的说法,中国人没有按照协议撤军,并且数百名中国士兵伏击了印度的巡逻队。中国人声称,当印度士兵越界并袭击他们时,他们站在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

尽管印度和中国士兵在边境巡逻时都携带武器,但根据两国在1996年和2005年签署的协议,在巡逻冲突中不开枪是长期的惯例。徒手搏斗随即而来,中国人杀死了至少20名印度士兵,将一些伤员推下俯瞰加尔万河的陡峭悬崖。

北京承认己方有人员伤亡,但未提供任何细节。新德里也没有正式宣称有中方人员伤亡,但是印度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声称有43名中国士兵死亡。

大吃一惊的新德里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发表声明,承认了这场惨败。与回应巴基斯坦激进分子袭击之后的勇武言论相比,印度政府的反应显得很柔和,几乎是在小心翼翼避免冒犯中国。

直到周三,莫迪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宣布“热爱和平”的印度会确保其士兵没有白白牺牲。印度外交部长在斥责巴基斯坦时几乎从不犹豫,却在批评北京上有所克制,并同意与中国外交部长一同“尽快”“缓解”实地紧张局势。莫迪所在政党的发言人拉吉夫·普拉塔普·鲁迪(Rajiv Pratap Rudy)强调了这样做的原因,他在电视上辩称,这场对抗的对手“是中国,不是巴基斯坦”。

中国未从其夺取的领土上撤退,加之印度士兵的丧生,让正处在困境的反对党得以逼问印度政府:以强势对待巴基斯坦而获得政治资本的莫迪,能否采用完全不同的一套标准来与中国打交道?

多年来,莫迪投入了大量的个人和政治资本与习近平主席建立关系,并于2014年在他的故乡艾哈迈达巴德接待了习近平主席对印度的国事访问。

莫迪对2017年在中国、印度和不丹交界处的洞朗边界危机的懦弱处理,也让印度成了一个软目标。中印军队在持续了73天的虎视眈眈之后结束对峙,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新德里采取和平方式解决洞朗危机,对于以此获得的政治声誉感到满意,然而中国军方却违反了“相互撤出”的规定,向冲突地区派遣部队和装备。对于中国军方对洞朗的再次部署,莫迪政府没有做出反应。北京可能从中学到了一件事:夺取多处有争议的领土,从少数地方撤离,然后让新德里宣称取得了胜利。

在洞朗危机之后,莫迪分别于2018年在武汉以及去年在印度会见了习近平。莫迪称赞两次峰会都预示着将与中国达成新的战略会合。尤其是在武汉峰会上,双方取得了重大成果,据称建立了双方应对边境紧张局势的“共识”。

去年,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右)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印度艾哈迈达巴德。 AJIT SOLANKI/ASSOCIATED PRESS

自从武汉峰会以来,新德里的外交行为一直完全服从于中国,未对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新冠病毒疫情或习近平宏大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严重批评。

印度的反对党称莫迪对习近平的逢迎是严重的误判。印度士兵被杀引起的愤怒,使莫迪的强人形象被削弱,使他面临着对中国强硬表态同时又要避免全面战争的艰难选择。莫迪的政党对此作出回应,积极辩称阵亡的印度士兵杀死了43名中国士兵,尽管拿不出任何证据。

对于习近平而言,2018年在武汉与莫迪达成的管束部队,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紧张局势的协议,似乎显然是可以背弃的。中国国家主席的形象已遭到削弱:因他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处理;因其压制和潜在的军事威胁导致了反统一总统蔡英文的连任,从而在台湾问题上受挫;也因北京在镇压令香港持续动荡的反中国政府抗议活动上的失败。

鉴于中国对中日双方均称拥有主权的尖阁诸岛(Senkaku Islands,中方称钓鱼岛。——译注)日益增加的侵扰,以及在南海的自信心增强,加之在香港颁布新国安法,对习近平而言,违反与印度在1993年至2013年之间签署的五项边境协定并不是什么大事。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正如毛泽东通过在1962年对印度的军事碾压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一样,习近平也通过打击印度——一个与美国逐渐过于接近的国家——来塑造自己的强人形象。

面对中国政策的惨败,莫迪眼下的问题是:新德里是否应该接受华盛顿的援助以应对危机?自5月以来,美国政治官员已多次向新德里传达了华盛顿的支持,但莫迪回答说,印度有能力应对局势,华盛顿提供的外交和情报支持已经足够。

莫迪非常清楚,印度对美国的任何公开接纳,或加强新德里与四方安全对话——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外交组织——的关系,在中国看来都是在“反华”。

对于中印边界,当前的紧张局势撕毁了自1993年双方签署《边界和平与宁静协定》以来一直维持着和平的游戏规则。

如果中国从印度宣称拥有主权的领土上撤军,双方可以谈判新的边境协定和行动规则。但是,如果中国坚持占据领土,那么印度肯定会更加公开地转向华盛顿。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仅代表原作者及原出处观点,仅供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